潔凈用房類的通風應根據需要和可能選用潔凈用房。潔凈用房(不含潔凈手術室)在空態或靜態條件下,細菌濃度(沉降菌法濃度或浮游菌法濃度)和空氣含塵濃度應按表分級。換氣次數不應超過標準表規定上限的1.2倍。
用房等級 |
沉降法(浮游法),細菌最大平均濃度,個/30min·90(個/m3) |
換氣次數(次/h) |
表面最大染菌密度(個/c㎡) | 空氣潔凈度 |
I |
局部為0.2(5),其他區域0.4(10) |
截面風俗更具房間功能確定,在具體條文中給出 | 5 | 局部為5級,其他區域6級 |
Ⅱ |
1.5(50) | 17-20 | 5 | 7級,采用局部集中送風時,局部潔凈度級別高一級 |
Ⅲ |
4(150) | 10-13 | 5 | 8級,采用局部集中送風時,局部潔凈度級別高一級 |
IV |
6 | 8-10 | 5 | 8.5級 |
注:局部集中送風時的標準。若全室為單向流時,局部標準應為全室標準。
I級潔凈用房的送風末端應設高效過濾器,Ⅱ級潔凈用房送風末端可設高效或亞高效過濾器,Ⅲ級潔凈用房的送風末端可設亞高效過濾器,V級潔凈用房的送風末端可設高中效過濾器。潔凈用房應采用阻隔式空氣凈化裝置作為房間的送風末端。
潔凈用房內不應采用普通的風機盤管機組或空調器。Ⅲ級、IV級潔凈用房內采用帶亞高效或高中效過濾器的凈化風機盤管機組或立柜式凈化空調器時,新風可集中供給或設立獨立的新風機組。
潔凈用房室內(不含走廊)不宜采用上送上回氣流組織。潔凈用房的患者通道上不應設置空氣吹淋室。凈化空調系統應在新風口、回風口和空調機組正壓出風而、送風口3處設置空氣過濾器。門診部應采用自然通風。當采用采暖系統時,候診區、辦公室等的冬季采暖設計溫度不應低于18℃。當采用空調系統時,夏季空調設計溫度不宜高于26℃。
當醫院的門廳采用空調時應減少室外空氣流入,并應維持室內定向的空氣流動和熱環境。中庭式的門廳,宜采用分層空調,冬季可設置其他補充采暖裝置。
候診區的空調系統,應結合平面布局使空氣從清潔區流向非清潔區。其中,小兒科候診室和診室對其他區域應為正壓。隔離診室及其候診前室應采用單獨的空調系統,其回風應有中效(含)以上的過濾器。當與其他診室為同一空調系統時,應單獨設回(排)風,并應維持室內負壓。
化驗室、處置室、換藥室等污染較嚴重的場所,應設局部排風。診室的空調溫度宜高于候診區1℃~2℃。
(以上文字素材來源 | 《GB51039-2015》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