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0年代前,分子篩制氧技術還未興起,我國醫院氧源基本上是氧氣瓶。供氧方式主要是將氧氣瓶推到病床前供病人吸氧;到90年代以后,分子篩制氧技術日漸成熟,醫院氧源的選擇逐漸發生了變化,不再是單一的氧氣瓶供氧,而是自產自取的醫用制氧設備 (俗稱制氧機)。醫用制氧機不僅是技術上的變革,它也是醫院管理方式上新的變革。
那么,醫院主氧源是用氧氣瓶好還是制氧機好呢?其實是沒有絕對的好與壞的,適合醫院的才是好的。這里就由聯幫醫療為大家分析兩者的特性,大家可參考后按需選擇。
安全性。氧氣作為助燃氣體,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險性。醫用氧氣瓶要在一定的壓力下進行填充和使用,因此需要進行妥善處理以防止在存放和使用過程中發生泄露。醫用制氧機通常在常溫常壓下制取氧氣,然后通過管道輸送到病房終端供患者使用,因此其安全性相對較好。
經濟性。醫院選擇氧氣瓶作為氧源,前期不用購置制氧設備,因此短期內顯得比較劃算。醫院選擇制氧機為氧源,前期需投入資金購置制氧設備,根據醫院具體用氧情況,可能要用1-2年或幾年才能收回該成本。好在后期醫用制氧機主要花費是電費和維護費,可省去購買氧氣、人員管理和氧氣瓶存儲等費用。
有效性。氧氣瓶中氧氣純度和壓力很難實時監測,因此氧氣治療的有效性可能會受影響。氧氣瓶通常會有殘余氣體,實際使用氣體量損失,一定程度上增加醫院氧氣使用成本。另外,氧氣瓶供應的不確定性和延遲可能會引發新的問題(如:因交通或自然災害事故導致氧氣瓶的運輸不及時,醫院氧氣的及時供應無法得到保障)。相比氧氣瓶,醫用制氧機可通過供氧系統相應的裝置,氧氣隨用隨制,供氧系統本身可實時監測氧氣純度、壓力,能很好保證氧氣供應的及時性、安全性。同時,在氧氣的使用過程中不會產生較大損失或浪費,對醫院來說節省了氧氣的使用成本。另外,醫用制氧機可按要求產出氧氣,不需要生產時可進入待機模式,節能又高效。
以上就是關于醫院氧源選擇氧氣瓶還是制氧機的相關分析,想要更加深入了解 醫用制氧設備,趕快關注咨詢我們吧!